当前位置: » 主页 > 教育资讯 >

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孩子身心健全成长的保障


你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吗?

情绪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重要到什么程度?想想如果一个人没有任何情绪和情感,他称其为一个人吗?我们能和一个没有情绪和情感的人交往吗?我们说人生非常短暂,希望人生有更多的愉快,愉快是什么?是一种情绪。有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总是比较愉快、开心,可有的人总是体验到更多的焦虑、不安、紧张和痛苦。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更多的体验到焦虑、紧张的负性情绪,在他的心灵中有挥不去的阴影,他的人生有多少幸福?

有的人患有精神病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即使在正常人群中,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有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这些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经常困扰着他,影响着他的生活、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与他人的关系等,他们在心理上经常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孩子将来的幸福对父母是最重要的,你的孩子可能还没有出世,你的孩子可能还不到一岁,你的孩子也可能已经上小学,但你不希望你孩子将来会成为精神病和神经症病人,你也不希望你的孩子永远有挥之不去的阴影。做为一个心理医生,每年、每月、每天看到多少个这样的病人,他们哪一个不是在幼小童年的时候,就留下伤痛。

我们说智力有一定的遗传,那么情感呢?当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说这个孩子将来一定会体验到更多的愉快或焦虑和痛苦吗?几年、十几年后为什么会有这么的大的差别?这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的责任。对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出生时开始。儿童一岁内情绪的良好发展对孩子一生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

孩子刚生下来几天,亲人们都去看小宝宝,妈妈说:你们看小宝宝笑了,他多开心!孩子这时有情绪吗?他会开心吗?不!他不会。他此时还没有情绪,而仅仅有一种原始的激动状态。儿童的情绪在出生后才会慢慢分化出来。

 

下列是心理学中关于儿童情绪分化的理论观点:

(一)布里奇斯的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布里奇斯(Bridses,K.M,1932)的情绪分化理论是早期比较著名的理论。她通过对一百多个婴儿的观察,提出了关于情绪分化的较完整的理论和0-2岁儿童情绪分化的模式。她认为,初生婴儿只有皱眉和哭的反应。这种反应是未分化的一般性激动,是强烈刺激引起的内脏和肌肉反应。3个月以后,婴儿的情绪分化为快乐和痛苦。6个月以后,又分化为忿怒、厌恶和恐惧。比如,眼睛睁大、肌肉紧张,是恐惧的表现。12个月以后,快乐的情绪又分化为高兴和喜爱。18个月以后;分化出喜悦和嫉妒。24个月分化出惧怕、厌恶、愤怒、嫉妒、痛苦、激动、快乐、欢乐、兴高采烈、对成人的爱和对儿童的爱等情绪。

斯皮兹(SPitZ,R.)提出了情绪分化的两个明显表现:

1.2-3个月,婴儿开始发生社会性微笑。 2-6个月,婴儿对人们的表情,如微笑,做鬼脸或是人戴上假面具,都有微笑反应。对动物,如小狗,也报以微笑的反应。对非动物,如电筒光,铃,积木,球等,则没有反应。

2.7-8个月,出现认生。 当陌生人接近时,或是妈妈离开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

 

(二)林传鼎的理论

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于1947-1948年观察了500多个出生后 l-10天的婴儿所反应的54种动作的情况(1963)。根据观察结果,他提出既不同于华生所提出的原始情绪高度分化的理论,也不同于布里奇斯关于出生时情绪完全未分化的看法。他认为,新生婴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得清的情绪反映,即愉快和不愉快。二者都是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的表现。“不愉快反应是通常自然动作的简单增加,为所有不利于机体安全的刺激所引起。饱满的反应和不愉快的表现显然不同,它是一种积极生动的反应,增加了某些自然动作,特别是四肢末端的自由动作,这种动作也能在婴儿洗澡后观察到,这就说明了一种一般愉快反应的存在,它为一些有利于机体安全的刺激所引起。”他提出从出生后第一个月的后半月,到第三个月末,相继出现6种情绪,用情绪词汇来说,可称做:欲求,喜悦,厌恶,忿急,烦闷,惊骇。这些情绪不是高度分化的,只是在愉快或不愉快的轮廓上附加了一些东西,主要是面部表情。而惊骇则是强烈的特殊体态反应。4-6个月已出现由社会性需要引起的喜悦、忿急,逐渐摆脱同生理需要的联系,如对友伴、玩具的情感。从8岁到入学前,陆续产生了亲爱、同情、尊敬、羡慕等20多种情感。

伊扎德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的情绪分化理论在当代美国情绪研究中颇有影响。他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脑的发育,情绪也逐渐增长和分化,形成了人类的9种基本情绪:愉快,惊奇,悲伤,愤怒,厌恶,惧怕,兴趣,轻蔑,痛苦。每一种情绪都有相应的面部表情模式。他把面部分为三个区域:额-眉,眼-鼻-颊,嘴唇-下巴,并提出了区分面部运动的编码手册。总之,可以认为,初生婴儿的情绪是笼统不分化的,1岁以后逐渐分化,两岁左右,已出现各种基本情绪。

从上面心理学家的研究,我们了解到人类的情绪是在人出生之后逐步分化出来,发展出来的,那么儿童情绪的发展和儿童心理健康有什么关系呢?

 

一、 情绪是人格形成的基础和重要构成部分。

我们说到人格的健康,首先想到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人的人格是由他的行为和内心体验所构成。我们在《红楼梦》中看到林黛玉,她内心中所体验到的性格是那样的丰富,细腻,多彩。特别在《葬花》一节中,使我们感受到一般人很难体验到的情感。焦大会不会去葬花呢?他不可能体验到林黛玉的情感,他的情感就显得简单、粗犷。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就是在出生后到两岁左右这个关键的年龄阶段,儿童情绪的分化和发展奠定下的基础。焦大在幼儿时期,他的父母与他交流的情感很少并且比较简单,甚至他父母的情感就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问:当焦大长大之后,会不会再形成林黛玉的情感和性格呢?太难了,不可能!

一个在幼年时期经常体验到焦虑的孩子,长大之后他的心理能健康吗?他的情感能好吗?他即使不是一个精神病或神经症的患者,在他的一生中永远伴随有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你希望你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积极的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具有良好的动机作用。

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各心理学派之中最重视情绪研究的。他们认为,情绪是人类本能的内驱力的满足。不少心理学家都承认情绪在儿童心理活动中的动机作用,认为情绪不只是心理活动的伴随现象或称副现象,情绪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作用是其它心理过程所不能代替的。它是人的认识和行为的唤起者和组织者。   以上这些理论可能比较艰深,我们说简单一点,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你会不会主动去做很多事情;布置给你的工作,你会不会做得很主动,很开心?你可能会说“没心情”。

儿童也是一样,甚至更敏感,成人可能会用他的认知能力和意志能力去克服不良情绪对他的影响,但儿童主要受情绪的影响。你希望你的孩子主动去看书、画画、唱歌,主动向幼儿园的老师说“老师好”,你的孩子会告诉你“没心情”!

 

三、幼儿良好的情绪发展是形成人一生社会能力的基础。

听到这句话,你会说,这个观点太夸张吧!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现在都认为人的社会能力是非常重要,说到社会能力,首先是交往能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主要依靠什么?语言,不,主要是情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中国人见面常问:“你吃了没有?”废话,没话找话。不是,这是情感的交流和沟通。心理学家研究,成人与成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70%是靠情感,30%是靠语言。

幼儿呢?一岁以前的孩子不会说话,难道他不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了吗?所以我们说,幼儿特别是一岁内的孩子学会用情感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非常重要。首先,他的情绪分化和发展得比较好,情感比较丰富。他必须会笑,他必须经常笑,他必须笑得比较甜。他不仅会对爸爸妈妈笑,他也必须会对陌生人笑。

一个一岁左右的孩子,周围其他人(包括陌生人)抱他,他都会让别人抱,一会儿,就和抱他的人混熟了,在别人怀里又笑又跳,十分高兴。这个孩子就具备良好的与人进行交往和沟通的社会能力。这样的孩子谁都愿意抱,愿意逗。就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个孩子锻炼的机会就更多,他的社会能力就会越强。如果有另一个孩子,你抱着他,他的表情很淡漠,一会儿就“哇”一声哭起来,这样的孩子社会性情感发展得不好。他不会用情感去和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的孩子谁也不愿意逗,就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到了3、4岁时,出去经常钻到爸爸妈妈屁股后面。“这孩子,真是没用”,你会常这样评价你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能听懂我这番话,他肯定会回敬你:“你们这爹妈真是没用,把我搞成这样”。儿童在一岁内心理的发展对一生的心理健康与否非常重要,是基础的基础。情绪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健康心理学非常重视出生到一岁这个年龄阶段。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 以帮助你的孩子在一岁内在情绪方面能有良好的发展。


温馨提示

慧脑教育是国内权威的记忆力培训和思维导图培训机构之一,我们在思维导图培训和记忆力培训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我们的记忆力课程和思维导图课程更是从实践中而来,如果您的孩子存在学习困难或是记忆力差的情况,可参与我们的思维导图课程培训或记忆力课 程培训,咨询电话:400-8768-662。

标签: 了解,儿童心理,的,发展,孩子,身心,健全,成,你,
学习成长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以下问题!

1各种各样的学习材料,总是记了忘,忘了又记?

2阅读速度过慢,总是记不住看过的书?

3思维不清晰,找不到重点?

4坐不住,难专心,学习效率低?

5大脑贮备的知识太少,才思枯竭?

6做什么事注意力都不能集中?

7看了很多书,掌握的知识还是不多,效果也不理想?

8.......

面对这些,我该怎么办?
400-8767-662
立即咨询
启明星全脑教育

记忆力培训